- From: 周裕波 <itchina110@gmail.com>
- Date: Sat, 28 Aug 2010 00:58:56 +0800
- To: John Hax <johnhax@gmail.com>
- Cc: Jedi <jedilin@gmail.com>, public-html-ig-zh@w3.org
- Message-ID: <AANLkTi=wV_bpTnM5pasUNZHpjzhfokF0XOKSRYHgF64q@mail.gmail.com>
看大家讨论了这么多,hax的分析也非常的详细 现在的确是这样的,在写代码的时候,有时候花在语义化方面会很多时间 ,原因就是有时候需要在多个标签之间进行徘徊。这很头疼。 所以在语义化方面,我觉得作为中文兴趣小组还是可以向W3C反馈一些意见的,这个可以组织大家做一次深入的讨论。建立线上与线下讨论机制。 在 2010年8月27日 下午8:59,John Hax <johnhax@gmail.com>写道: > 话说,html工作组既然现在仍然定的cite只能表示书名,而不能表示人名,则人名如何表达呢?在当前的草案里,是说可以用b来表示。 > > 事实上也是符合西文的习惯,书名斜体,人名粗体。 > > 中文这里,如果考虑实际含义,专名号倒是几乎都可以化为可用b来表示。不过b在现在的草案里是作为last > resort,所以不是所有的b的case都是专名号。目前来说,我感觉按照草案,一定要用专名号的话,或许可写做: > <b class="proper">...</b> > > 其实也可进一步标示是人名还是地名还是其他: > <b class="who">小白</b> > <b class="where">绝情谷</b> > <b class="org">共济会</b> > <b class="country">中国</b> > > 或者进一步用a标签。 > > 实际上我一直觉得专名号属于高不成低不就,你只知道他是一个名词,但是今天真的写起网页来,往往需要更进一步细分。所以专名号更像是历史遗迹,呵呵。 > > > 2010/8/27 Jedi <jedilin@gmail.com> > >> 我當年決定嘗試的方向[1],也正是顧及到@樣的邏輯: >> >> 即,值得特別標記出來的著作名或專名,大概也值得做個鏈結連到能加以闡釋的地方去。 >> >> 但是實踐起來還是會發現,每次提到著作名或專名都建立鏈結,並不是真的會比較好, >> 而不每次都建立超連結的話,則還是回到了老問題:如何區別有無超連結的樣式慣例。 >> >> [1]: >> http://lists.w3.org/Archives/Public/public-html-ig-zh/2010Aug/0159.html >> >> Best, >> /Jedi/ >> >> 2010/8/27 John Hax <johnhax@gmail.com>: >> > >> 其实我个人认为,专名号的用途主要是辅助读者理解,与一般标点的断句、语气功能相比,专名号的重要性较低。因此现在逐渐只有在教科书或古书中使用,因为那些读物特别需要辅助。 >> > >> > >> 反过来说,当我看到一个不太理解的词汇,就希望不仅要标注出来,若是能有进一步说明,比如链接到一个注解或者单独解释页面就更好。恰恰链接的表现形式是下划线,与专名号倒是暗合。 >> > >> > 这里就有个例子: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297482.htm >> > 这个页面写道:“百度百科没有下划线功能,所以专名的地方用链接功能表示,请注意!” >> > >> > 看似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却有额外启发。 >> > >> > >> > 2010/8/27 pingooo <ping.nsr.yeh@gmail.com> >> >> >> >> 個人覺得在專名號、書名號的議題上, >> >> @個小組的定位不是「做出何時該用專名號、書名號的建議」, >> >> 而是「確定新的 Web 規格讓想用專名號、書名號的人可以有合理呈現的能力」, >> >> 即使是非技術的人也要不太辛苦就能劃上私名號、書名號。 >> >> 所以其實不用把精力花在「專名號該用在哪裡」@個問題, >> >> 只要「確定專名號是真實的需求」, >> >> 就可以把焦點移到「如何實作能讓最多人樂於使用」上了。 >> >> 以上,個人淺見。 >> >> >> >> Ethan Chen <chief@ethantw.net> 於 2010年8月26日下午11:43 寫道: >> >>> >> >>> 不好意思,突然想到,教育部@樣限定條件可能也是有考量的。如果所有的專有名詞都加專名號,那整篇文章會大亂吧。畢竟不像英文只要字首大寫就可以了。 >> >>> 病名: >> >>> >> >>>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(AIDS) >> >>> 百日咳 >> >>> >> >>> 資訊用語: >> >>> >> >>> 網際網路 >> >>> 乙太網路 >> >>> 中央處理器(CPU) >> >>> 新細明體 >> >>> >> >>> 單位化的專有名詞: >> >>> >> >>> 焦耳 >> >>> 伏特 >> >>> 卡路里 >> >>> >> >>> 要是都照自己的意思標示專名號也不對,故遵守教育部專名號需標示的五大類是最好的解答。 >> >>> >> >>> >> >>> 開始轉寄郵件: >> >>> >> >>> 寄件人: Ethan Chen <chief@ethantw.net> >> >>> 日期: Aug 26, 2010 9:31:27 PM CST >> >>> 收件人: oldcat <blog.oc@gmail.com> >> >>> 副本: Yuan Chao <yuanchao@gmail.com>, KangHao Lu < >> kennyluck@csail.mit.edu>, >> >>> 中文HTML5同樂會ML <public-html-ig-zh@w3.org> >> >>> 標題: Re: 私名號和書名號 >> >>> >> >>> >> >>> 請你先看看這個網頁(http://163.17.243.1/site4/table/9.htm >> ),@是現在最常見的專名號標示法。最下面有附三本參考書籍,去圖書館查查你就會明白。 >> >>> 如果要爭那個「等」字,可以呀,語言名也要標專名號,但應該寫:「中文」、「俄文」,而不是「中文」、「俄語」。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在 Aug 26, 2010 8:39 PM 時, oldcat 寫到: >> >>> >> >>> 2010/8/26 Ethan Chen <chief@ethantw.net> >> >>>> >> >>>> 看看那個網頁,教育部並沒有說專名號可以用在別的地方。且舉出的十種例子都是符合下列分類的: >> >>> >> >>> 實在不想爭@些,直接看教育部的說明好了: >> >>> >> >>> 用於人名、族名、國名、地名、機構名等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那個「等」字是什麼意思… >> >>> >> >>> oc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>> >> >>>> 人名 >> >>>> 族名 >> >>>> 國名 >> >>>> >> >>>> 朝代(時代)名 >> >>>> >> >>>> 地名 >> >>>> >> >>>> 路線名 >> >>>> 建築名 >> >>>> 山川、湖泊 >> >>>> >> >>>> 機構名 >> >>>> >> >>>> 學派名 >> >>>> 建築名 >> >>>> >> >>>> 類似漢字、日語及中文等例子,還是可以拿出 acronym 來說 >> >>>> >> >>>> 孫中山先生 => 孫先生 >> >>>> 漢族文字 => 漢字 >> >>>> 日本語文 => 日語 >> >>>> 中國語文 => 中文 >> >>>> >> >>>> 把先生、文字、語文提出來放到同一個層級,就可以發現它們沒有畫私名號的必要。 >> >>>> @跟英語的「專有名詞」字首大寫不太一樣,最好不要混為一談比較好。 >> >>>> >> >>>> 最後附上「專名號(私名號)的用法(http://163.17.243.1/site4/table/9.htm >> )」,雖然不是正式的學術文章(我也只能找到@個了),但網頁隸屬於東寶國小,應是其中的老師所寫,內容應有可信度。 >> >>>> >> >>>> >> >>>> >> >>>> 在 Aug 26, 2010 5:36 PM 時, oldcat 寫到: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>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(http://www.edu.tw/files/site_content/M0001/hau/h13.htm >> ),專名號用於人名、族名、國名、地名、機構名等十種名稱。 >> >>>> >> >>>> 不,教育部的意思是專名號可以用在那些東西上,不是只能用在 >> >>>> 那些東西上。 >> >>>> >> >>>> oc >> >>>> >> >>>>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> >> 所以應該寫成「漢字很難學」、「張小姐很火辣」、「日語跟中文的文法不盡相同」等等。字、小姐、語、文都不是上述規定的對象,算是一種稱謂吧,所以應該不需要畫專名號。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>>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[1] >> >>>>>>> > >> http://www.w3.org/Bugs/Public/enter_bug.cgi?component=HTML5%3A%20The%20Markup%20Language%20%28editor%3A%20Michael%28tm%29%20Smith%29&priority=P3&product=HTML%20WG >> >>>>>>> > [2] http://www.w3.org/TR/2003/CR-css3-text-20030514/ >> >>>>>>> > [3] >> >>>>>>> > >> http://www.whatwg.org/specs/web-apps/current-work/multipage/text-level-semantics.html#usage-summary >> >>>>>>> > [4] http://lists.w3.org/Archives/Public/public-html/ >> >>>>>>> > [5] http://lists.w3.org/Archives/Public/www-international/ >> >>>>>>> > [6] >> >>>>>>> > >> http://lists.w3.org/Archives/Public/public-html/2009Sep/thread.html#msg465 >> >>>>>>> > Kenny >> >>>>>>> > On 2010/08/26, at 8:29, Jedi wrote: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@兩份 dev.w3 的文件彼此不大一致呢, >> >>>>>>> > 一份寫著 cited title of a work,一份寫著 title of a work >> >>>>>>> > 也許@邊就是要弄清楚的地方。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如果是要以「用 cite 來表達書名號的語意」@一點為基礎, >> >>>>>>> > 那麼就要支持 title of a work 那一方。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Best, >> >>>>>>> > /Jedi/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 >> >>>>>>> >> >>>>>>> >> >>>>>>> >> >>>>>>> -- >> >>>>>>> Best regards, >> >>>>>>> Yuan Chao >> >>>>>> >> >>>>> >> >>>>> >> >>>> >> >>>> >> >>> >> >>> >> >>> >> >> >> > >> > >> > > -- 此致 Mr. Zhou YuBo - 周裕波 邮件:itchina110@gmail.com 电话:13717517540
Received on Friday, 27 August 2010 16:59:26 UT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