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From: Bobby Tung via GitHub <sysbot+gh@w3.org>
- Date: Tue, 10 Aug 2021 11:34:42 +0000
- To: public-i18n-archive@w3.org
補一下當年選擇這一段文字的脈絡。 最初的版本使用的是「東方文字傳情之美」,這是來自W3C其他國際化文件,而來源是華康字體的範例。為了讓字體範例更為中立,當時決定挑選其他的文字,從沒有著作權問題,且廣為人知的古籍中挑選。 同時為了表示簡繁體的差異,不能挑選簡繁轉換後字形(Glyph)沒有差異的內容,《關雎》中有異有同,像是「關」與「关」,「逑」與「逑」整體與部首的差異。 此外加入標點,是為了呼應下面標點符號位置,在簡繁之間的位置差異。 CLREQ編輯僅有 @ethantw 協助製作圖例,所以當時選了幾個能夠「畢其功於一役」的圖來做。 若要更換展示常見簡繁體字體的範例文字,我想可以。也希望多來貢獻協助提供圖例製作。 -- GitHub Notification of comment by bobbytung Please view or discuss this issue at https://github.com/w3c/clreq/issues/380#issuecomment-895954806 using your GitHub account -- Sent via github-notify-ml as configured in https://github.com/w3c/github-notify-ml-config
Received on Tuesday, 10 August 2021 11:34:44 UTC